6月1日,浦东新区东建路上的一个商家再次拨打了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,提出希望允许东建路上北侧的一排沿街商铺在店门口开设“外摆位”。对东建路上的商家们来说,梅雨天一过就是真正的夏季,能否顺利开出外摆位,事关他们这一年能否赚到钱。但属地城管部门很快打来了电话,仍然告知他们“沿街商铺禁止跨门经营”。
最近,为了激发消费活力,本市多部门联合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优化设摊治理,提升城市“烟火气”工作方案》,提出将加强对守法合规的外摆位、设摊经营等活动的包容与鼓励,不少商户都动了外摆的念头。可是,怎么才能顺利开出外摆位呢?申城不少商家找到了所在楼宇的物业、属地街镇的营商办,拨打了“12345”,都没能解答这个疑问。
记者调查发现,本市目前的外摆位大多出现在政府支持打造的商圈地段,其管理逻辑是“划定式”的,是“自上而下”的。但对于更多商家来说,他们位于普通街区,他们的外摆诉求如何“自下而上”地被听到和回应呢?
外摆完全有条件,但只能“打游击”
东建路上有设置外摆位的条件吗?提出诉求的商家,位于东绣路和锦和路间的这段东建路的北侧,是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附属的一排沿街店铺。记者沿着这段东建路边走边数,这排店铺共有近20家,其中以小龙虾、烧烤、煲仔饭等各类餐饮店为主,辅之以咖啡店、眼镜店等其他业态。
站在东绣路东建路路口往西看这排商户,最直观的感受是商铺门口有着极为宽阔的人行道。细看,人行道里面近商户侧,路面铺的是大块的砖石,而外侧铺有盲道、画有非机动车停车位的区域,路面则是覆盖小块方砖,两块区域颜色不一、分界鲜明。
东建路这排商户门口的区域,近商户侧路面铺的是大块的砖石,而外侧铺有盲道、画有非机动车停车位的区域,路面则是覆盖小块方砖,两块区域颜色不一、分界鲜明。
代表商家们拨打“12345”的,是东端路口一家店铺的经营者徐先生。他透露了原委,大块砖石覆盖的区域属于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的红线范围内,小砖覆盖的区域才是人行道。不会占用公共道路,这宽度近7米的红线区域,正是商家们希望能够设置外摆位的地方。不仅空间上有条件,记者留意到,不管是店铺后侧的人才公寓,还是东建路南侧的居民小区,都距离店铺有着一定的距离。徐先生认为,开放外摆位如果能控制在晚上10时撤除,也不太有扰民上的担忧。
徐先生的小龙虾店在东建路上已开了11年,是这排店铺中开得最久的一家。他以自己的店铺为例,向记者解释了外摆位的“重要性”:他的店面店内经营面积56平方米,一部分辟为厨房后,余下的空间挤进了8套桌椅,留下了狭窄的过道。他指着店内一角倚放着的折叠不锈钢方桌称,外侧红线区域可以摆七八张这样的桌子,这意味着如果允许外摆,经营面积就能扩大一倍;经营空间上的扩充是一方面,徐先生告诉记者,餐饮业最讲究的是“烟火气”,夏天的夜晚,外摆位带来的氛围感不是室内空间可以比拟的,“路人经过,看到可以坐在室外喝喝啤酒吃吃龙虾,他们就愿意留下试一试。”
也正因此,几乎每个商家都备有了可供外摆的桌椅,只要一有“机会”,商家们就会把桌椅摆出去。徐先生曾做过测算,夏天如果能摆出外摆位,一天的营业额能做到15000元,这个数字比不外摆至少多出30%。他的店面一个月租金是24000元,雇有7位员工,一年的大部分时候只能做到保本或是略亏,“就指望夏天这几个月赚点钱了”。另一家烧烤店的经营者夏先生则称外摆位可以额外带来近5成的营业额。
几乎每个商家都备有了可供外摆的桌椅,只要一有“机会”,商家们就会把桌椅摆出去。图上是一家烧烤店准备的用于外摆的不锈钢凳子。
但由于并未得到外摆的许可,商家们只能“打游击”:即一旦有居民投诉商家跨门经营,城管就会前来执法,要求商家将外摆位撤除。商家们不解,既然需要“烟火气”,这条街又有条件,为何始终不给商家开放外摆位?
属地营商办称“没有明确的口径”
商家申请开设外摆位,要走什么样的程序?由于想要开设外摆位的区域是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物业管辖,加上日常执法中,城管部门也提醒商家,可以请物业整体上设计一下,将这条街打造成美食特色一条街,这样外摆位得到允许的可能性大一些。因此,商家们首先找到物业,寻求外摆的可能性。
6月10日,记者来到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客服中心,找到物业负责人了解进展。物业负责人称,对于商家在红线内开设外摆位,物业是支持的。而早在3周前,物业收到商户们的诉求后,第一时间咨询了属地花木街道营商办、东城社区,均被告知“没有明确的口径”。反复沟通下,6月9日,人才公寓物业又给花木街道营商办递交了一份“情况说明”,说明中对商家开设外摆位后的管理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,如协商商户降低户外音量、晚上10时后停止户外经营、确保每日清理垃圾等等。下一步如何操作,物业尚未收到进一步的反馈。
如何理解“没有明确的口径”?记者又找到花木街道社区营商环境办公室了解。工作人员解释,目前浦东新区开设的外摆位点位,大多是商务部门前两年征询排摸出来的。如何新增外摆位点位,是否需要商务部门来操作,街道营商办表示操作上并不明确。
“上海‘摊’服务地图”小程序上的信息证实了上述工作人员的说法。小程序显示,除了一些地铁口的早餐点外,浦东新区目前的外摆位点位集中在红枫路、碧云路等路段。搜索相关地址得知,这些外摆位基本都开设在商圈内部。
浦东新区目前的外摆位点位集中在红枫路、碧云路等路段。
对于普通街区商户开设外摆位的诉求难以处理,并不只是花木街道营商办遇到的困境。究其原因,市市容绿化局2023年发布的指导意见中明确,外摆位属于设摊中的“特色点”,应“优先在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、水岸夜生活体验区和园区、商圈、景区等自有区域内选点”。实际操作中,各区基本都是按照这一原则划定了可以开设外摆位的点位。
因而,记者在“12345”看到,对于普通街区个体工商户们提出的外摆申请,相关部门基本给予了拒绝的答复。如嘉定区南华路上的一商户申请外摆,相关部门拒绝的理由是“外摆位应设置在具有管理主体的商圈、景区、集市等区域,南华路商铺无管理主体”。而更多的商户则被告知“不得跨门经营”。
普通街区商户开外摆位,行得通吗?
对于东建路上商户们的外摆诉求,花木街道营商办想了个“办法”。街道营商办称,街道会尽快召集城管部门和东城社区研判,如果东建路确实有条件开设外摆位,街道会给城管部门出具一份“说明”,允许商家开设外摆位。“但这不是一个正式的许可”,对方强调。
在采访中,不少商户坦言,相比商圈里的大商户,普通街区的个体工商户们才是真正需要外摆的主力军,他们的外摆诉求如何得到评估和许可?
《关于进一步优化设摊治理,提升城市“烟火气”工作方案》中有所回应,其中提到对于包括外摆位在内的设摊,要“遵循因地制宜,新增开放区域”,而在操作上要“畅通属地报备机制,建立健全设摊申请渠道”。根据这个措施,相比花木街道的“变通之举”,普通街区的商户申请开设外摆位,有没有更好的解决路径?
据记者了解,奉贤区目前正在推进的一项试点给出了答案:今年4月,奉贤区在庄行和西渡两个镇试点“沿街商铺外摆线上申报”。庄行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费沁介绍,这一试点的管理逻辑就是“自下而上”的,即商户提出需求,政府部门审核后给予许可。费沁特意强调,对于提出申请的商户,并不限定要有综合物业管理主体,也不强制外摆区域不能占用人行道。
打开“上海‘摊’服务地图”小程序,选择外摆位选项并将区域限定为奉贤区,可以看到贤明路上已经有3家商户进驻,分别为瑞幸咖啡、罗森和杨国福麻辣烫。这3家商户都是景源名墅小区的沿街商铺,商铺门口是宽阔的贤明路人行道。这段人行道不久前刚经过整修布置,具备设置外摆位的条件,因此被选为试点路段。
“上海‘摊’服务地图”小程序上,选择外摆位选项并将区域限定为奉贤区,可以看到贤明路上已经有3家商户进驻。
贤明路上目前已有10家商户申请并获批外摆。
贤明路杨国福麻辣烫的店长蓝云星告诉记者,商户扫描店铺门口的“城市码”后,点击弹出的页面中的“外摆申请”按钮,即可在页面中提出摆放广告牌、桌椅和时段等外摆的需求。二维码的后台依托于随申办平台开发,庄行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执法人员收到申请后会前往现场查看复核,条件具备则会发放“沿街商铺规范外摆告知书”。如今店长再扫描二维码,页面则显示“外摆经营已开放”。
贤明路商户门口的“城市码”。
贤明路杨国福麻辣烫的店长扫描“城市码”后,页面显示“外摆经营已开放”。
“商户都可以提出申请,在复核时,只要不影响交通、不扰民,我们会尽量满足商户的需求。同时,商户对外摆位实行自主管理,每个月需上传2次外摆自检照片,同时接受管理部门随机抽查,若出现3次以上违规则会被取消外摆资格”,费沁进一步解释了试点的管理细节。
下一步,奉贤区将在全区主要商业道路实施“外摆申报”的全覆盖。也希望申城其他区尽快跟上,拿出因地制宜的措施,让普通商户同样享有外摆的机会。
亲爱的读者,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烦心事、忧心事、揪心事,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向我们反映求助——
启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